档案资政参考(2013年第3期):地改市三十年,档案中看变化
浏览次数:
济办简备字035号 内部资料
档案资政参考
2013年第3期(总第5期)
济宁市档案局(馆)编印 2013年11月
地改市三十年,档案中看变化
[编者按]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济宁地区改为济宁市(地级市),这在济宁历史上是一件大事。济宁地改市30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中的30年。30年来,济宁人民在济宁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勤奋奉献,济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凝聚着济宁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档案中均有记载。在济宁地改市30周年之际,我们开发和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编发这期《档案资政参考》,简要回顾30年的光辉历程,对济宁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或将起到参考、借鉴和鼓舞作用。
30年的历程辉煌灿烂。由于受篇幅所限,我们选择用简要回顾的方式编发,整体上侧重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上,选择每十年为一个比对单位,分别选择了1983、1993、2003、2012年底的数据;在大事回顾中[DK(],选择了有历史意义、代表意义和首次意义的大决策、大举措、大事件和大活动。由于受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比对的口径和要事的取舍难免会失之偏颇,敬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地改市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比对
(以每10年为一个比对单位)
——1983年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总人口623.83万人,其中全社会从业人员283.2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6亿元,人均50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2.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元;人均居住面积城市居民8.3平方米,农村居民16.3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2个,增加值6.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亿元;外贸出口总值5644万美元;公路通车里程2246公里;固定电话0.90万户;各类科研成果84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39575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4.0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812张,卫生技术人员15206人。
——1993年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总人口754.44万人,其中社会从业人员3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91.37亿元,人均254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11.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9.6平方米,农村居民22.6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3个,增加值66.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0亿元,外贸出口总值39972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7977万美元;公路通车里程2912公里;固定电话5.03万户;各类科研成果96项,专利授权143件;各类学校专任教师68470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50.2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5597张,卫生技术人员19987人。
——2003年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总人口798.89万人,其中社会从业人员434.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33.64亿元,人均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4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47.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19.9平方米,农村居民29.1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9个,增加值285.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55亿元,进出口总值100604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值53291万美元,进口总值47313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113万美元;公路通车里程5292公里;固定电话138.00万户,移动电话86.80万户;各类科研成果152项,专利授权345件;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3128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51.44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7204张,卫生技术人员25938人。
——2012年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总人口847.08万人,其中社会从业人员507.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89.37亿元,人均3916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24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2元;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24.2平方米,农村居民35.5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1个,实现产值458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1亿元,进出口总值511456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值319760万美元,进口总值1916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008万美元;公路通车里程17408.1公里;固定电话107.8万户,移动电话630.1万户,互联网用户71.5万户;各类科研成果1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专利申请6909项;各类学校1513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15.3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6723张,卫生技术人员4.6万人。
地改市30年大事回顾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济宁地区和济宁县,将济宁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济宁市,济宁市组建为省辖(地专级)市。同年,汶上、泗水两县划归泰安地区。
1983年10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邹县电厂破土动工,设计规模为 120万千瓦,是山东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1984年5月,济宁市建乡工作普遍展开。根据1983年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4年9月,中共济宁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赵永贵同志代表市委作了题为《勇于改革,开拓前进,全面开创济宁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前三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1987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赵永贵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1984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曲阜成立,它是由国家支持的全国性群众学术组织。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任名誉会长,匡亚明任会长。
1985年5月,汶上、泗水两县由泰安重新划归济宁。
1985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微山县召开南四湖开发建设第一次现场办公会,南四湖开发由“农渔兼顾,以农为主”转变为“渔农兼顾,以渔为主”。 1986年冬开始,济宁组织微山县、鱼台县和市郊区沿湖乡镇,集中进行湖区开发会战。
1985年4月,香港诚德电讯有限公司与济宁第一工具厂在济宁市区老运河南岸合资兴办了济宁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这是古老的孔孟之乡第一家外资投资企业。
1986年,曲阜县撤县改市。
1987年9月17日,市政府举行市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合同签约仪式,与电化厂、一化工等10个企业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这是市直企业第一批承包经营企业。
到1987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比1985年翻了一番。这是全市农村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全市农村第二步改革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988年2月,国务院确定对黄淮海平原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开发范围涉及鲁、豫、苏、皖、冀5省和京津2市,济宁市12个县市区都属于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1988年10月,济宁市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通过初审、笔试、面试答辩,首次面向社会公开考选了5名市直部门领导干部;1990年2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考选了49名市直机关干部。这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1988年,我市人均GDP跨过千元大关,达到1231元。
1989年7月,中共济宁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王玉玺同志作了题为《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奋力把我市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任务: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速新旧体制的转换,逐步确立新体制在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大会还原则通过了《关于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的决定》;王玉玺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1989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孔子诞辰故里游”改名为“孔子文化节”,首届“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市举行。
1989年12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
1990年,全市GDP跃上百亿台阶,实现104.19亿元。
1991年7月,济宁创办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3月,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5月,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3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打破“一大三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全面推开市、县属破“三铁”转机制改革。 1992年7月,我市第一次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并制定了《“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到1997年,济宁市跨入了“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行列。
1992年,兖州县、邹县分别撤县设市。
1993年4月,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金乡县以30万亩大蒜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出口量最多的蒜乡。
1993年10月,外商在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独资项目——大宇水泥(山东)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韩国大宇集团在泗水县全额投资3亿美元的水泥厂。
1993年12月,市郊区改名为任城区。至此,济宁市辖二区三市七县的行政区划形成。
199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大关,达到11.6亿元。 1994年6月,在“山东名牌”产品授牌大会中,济宁市所属的山东推土机总厂、山东如意等7家企业产品荣获“山东名牌”称号,总数列全省第一。
1994年9月,中共济宁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王修智同志作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现代化济宁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全市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建设,保持稳定,实现国内生产第四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王修智同志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1994年 12月,曲阜市“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5年4月,山东省首家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菱花集团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宣告正式成立。
1995年 12月,国家“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鲁抗千吨青霉素及系列产品项目开工建设。
1996年,全市自营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到1.9亿美元。
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济宁市又相继设立4处由省外贸委管理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济宁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曲阜旅游经济开发区、邹城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梁山对外贸易加工区,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的崛起,构成了济宁市对外开放的新框架,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初,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从全市实际出发,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在1999年召开的中共济宁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这一思路得到进一步明确,并成为全市共识。
1998年10月,济宁市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济宁段正式开工建设。
1999年10月,中共济宁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贾万志同志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谱写济宁跨世纪发展新篇章》的报告,提出我市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元,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建立组群结构大城市,成为全省重要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基地、现代工业基地、商品流通中心和全国文化旅游名城,奠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贾万志同志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2000年,我市创作的民间吹打乐《儒乡鼓韵》在全国第九届“群星奖”中荣获金奖,这是建国以来济宁市第一次获得全国最高级别的群众文化创作政府奖。
2000年9月,首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在曲阜举行。此后,“专博会”每年在曲阜举办,到2012年共举办十一届。
到2001年,兖矿、山推、鲁抗三大企业集团分别在香港、深圳、上海上市。
2001年,鲁抗牌抗生素、菱花牌味精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3年4月,中共济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贾万志同志作了题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报告。大会研究了济宁市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24000元,基本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人均55000元,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贾万志同志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2003年,市政府投资8亿元实施了“绿亮清”十大工程,规划建设了一批档次高、质量优、功能强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市吸引力、辐射力。
2003年,我市人均GDP跨过万元大关,达到10449元。
2004年,全市GDP跨跃千亿大关,实现1045.52亿元。
2005年3月,《济宁都市圈规划》评审会举行,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济宁都市圈获得专家学者评审通过。
2005年6月,济宁市在北京举办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征集高层专家研讨会。2008年2月,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面向全球开展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活动。
200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主要用于表彰在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和扫盲领域、妇女儿童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具有杰出贡献的个人。 2006年9月,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在曲阜颁奖。
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按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特色定位,“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河道跨矿区跨板块展开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城镇体系建设,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步伐。
2006年,中央综治办、中央维稳办在济宁市、江苏省徐州市召开全国创建平安边界现场会。
2006年,将山东职工贸易大学、山东省机电学校、济宁商业学校整合组建为新的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山理工);济宁师专改建济宁学院通过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组评审验收。
到2006年底,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停收乡村公益金,取消了农村“两工”,推行了农民负担卡制度,实行了村账乡管、村务、政务公开、年度专项审计等制度。
2007年2月,济宁与徐州缔结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鲁苏边界微山湖地区稳定工作长效机制。3月,全国创建平安边界现场会在济宁召开,济宁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2007年4月,中共济宁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孙守刚同志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优势,建设新济宁》的报告。大会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的新济宁。大会首次提出了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城同创”目标。孙守刚同志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2007年9月,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首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规格高、规模大,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盛典和经科贸合作盛会。
2007年,我市人均GDP跨过2万元大关,达到21992元;同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21亿元。
2008年5月,济宁市启动新型乡镇建设试点,依托现有的 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镇区合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008年9月,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济宁会场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同步举办,搭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2008年10月,济宁曲阜机场试飞成功;12月28日举行首航仪式,正式开通。
2008年,组建了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了市中区、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解决了多年制约中心城区发展的瓶颈,形成了一城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
2009年2月,国家煤及煤化工质检中心暨鲁南煤化工研究院奠基、国家矿用支护产品质检中心启用仪式举行。
2009年9月,济宁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2009年9月,华勤集团举行销售收入过百亿庆祝大会。
2009年10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及夫人到曲阜参观访问。
2009年12月,济宁市实施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改革后,共设置工作部门36个,管理机构2个,派出机构1个。
到2009年底,制造业首次超过煤电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8%,经济增长开始进入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重要阶段。 2010年,济宁市被命名为国家级光电特色产业基地。
2010年1月,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建国以来纺织行业空白,成为纺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010年7月8-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我市调研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1周年之际,“中国山东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开幕。这是中国民间机构首次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在境内举办的高层次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2010年9月26日,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在淄博闭幕,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接过省运会会旗,标志着省运会进入了“济宁时间”。
2010年12月4日,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举行。
2010年12月31日,全市庆祝太阳纸业销售收入过200亿元暨奋战两年超300亿元动员大会在兖州举行。
2011年1月11日,济宁万达广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2011年2月2-3日,春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嘉祥县、曲阜市,深入麦田了解旱情,实地察看水库蓄水情况,与农民共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
2011年4月20日,“高铁时代走进济宁”——济宁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1年6月11日,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济宁开幕。同时,山东省文物保护成果展暨济宁运河文化展在济宁开展;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结果在曲阜揭晓;曲阜颜庙复生殿维修竣工暨孔孟文化地世行贷款项目启动仪式在曲阜举行;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奠基仪式在汶上举行。
2011年9月16日,《济宁晚报》正式创刊发行。
2011年10月19日,华勤集团销售收入过200亿元庆祝大会在兖州举行。
2011年12月31日,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揭牌庆典仪式举行。
2012年1月31日,中共济宁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马平昌同志代表中共济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推进跨越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明确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马平昌同志当选为济宁市委书记。
2012年2月15日,全市“大项目突破年”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召开;17日,生态济宁建设暨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两个动员大会,拉开了济宁“大项目突破年”和“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序幕。
2012年2月28日,全市“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号召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以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全市73万名机关干部与全市6215个行政村建立全面联系,成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的新典范。
2012年4月23日,中国如意科技时尚创意产业城奠基暨争创千亿级国际化时尚产业集团启动仪式举行。
2012年9月22日,全市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召开,对加快推进“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了在全省率先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制度完善、体系完备,符合市情、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到2015年在全市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让济宁人民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保障有力、安定和谐的新生活。
2012年11月1日,文化建设“突破曲阜”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召开。
2012年12月2日,太阳纸业建厂30周年暨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庆祝大会举行。
2012年12月10日,世界首台吨位最大、工艺最先进的150MN铝挤压机在兖矿轻合金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山东兖矿轻合金有限公司率先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超大直径、超大断面硬合金的挤压材企业。
2012年12月15日,华勤集团意大利工业城特种钢丝绳、高档工程轮胎项目奠基仪式暨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2012年12月23日,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济宁市政府参评的“济宁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获得“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这是山东省唯一入围并获奖的项目。
本期编辑: 张凤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