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济宁市技师学院50余名“技师小青马”成员走进济宁市档案馆,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室课堂,本次活动以“档案赋能思政 馆校共育新人”为主题,将思政教育的课堂搬进档案馆,让学生在与红色档案的零距离接触中,接受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在红色展厅里,泛黄的纸页、斑驳的日记、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档案褪去尘封的沉寂,变成了鲜活的“教科书”。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围绕寻档探史的主线,开展了沉浸式学习。他们通过仔细查看、亲手触摸历史文献的复制件,将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鲜活形象,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的初心与使命。

济宁市技师学院王建华老师突破传统理论讲授的模式,结合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和生动的讲述,为同学们细致梳理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背景与创作过程。从田汉、聂耳在民族危亡关头的满腔赤诚,到它在抗日烽火中成为时代最强音;从被选定为代国歌的历程,到正式确立为国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传承,一段段鲜活的史实让国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充满了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最后,全体师生起立,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共同唱响国歌,用歌声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铭记历史、肩负时代责任的坚定信念。

本次“馆校共育”活动是落实档案赋能思政教育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获得了深刻的思想启迪。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少年从红色档案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