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政策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土地权益的高度重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延包档案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既承载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时代特色,也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历史记录。它既是观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的重要窗口,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依据。
延包工作作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因此,做好文件材料的归档与档案管理,不仅是延包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规范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延包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农民权益的保障,必须推动延包档案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有序开展。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领导机制不完善、文件形成不规范、收集归档不及时、工作保障不到位等,《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加以规范,为各地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这一设计旨在加强档案工作的全流程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在法律依据方面,《办法》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两部上位法。《档案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并要求“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农村土地承包法》则明确了土地承包的原则、程序,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要求。
涉及政策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等其他政策文件未列为直接依据,但其精神已融入《办法》的设计中,形成了制度与法律政策的协同。